無疑,生而為人,其一生的終結目的,在神學裡他的目標是定的異常明顯的;但現今的哲學只界定人生的範圍,斬除人從何而來的問題,也阻擋人將往何而去的問題的探討。主張這種哲學的人的最大理由是,人死之後即失掉知覺,軀體腐敗化為塵土,因此不知道死後的境界為何;而生之前人沒有任何形體和知覺,無從考據靈魂的存在;所以他們說,在人生裡討論生前死後的事是無稽的。因為人的行為意義全賴感官和知覺來加以辨別,從人之生到人之死,完全是知覺感官的經歷史,從受精與卵子結合成孕開始,知覺感官便被賦與它的地位,直到感官知覺失掉效用而整個軀體死亡。在這樣的說法裡,人或萬物均被視為物質,不被賦與其他的知能和靈性的存在,就像佛洛伊德的學說中,人只有性的衝動,一切的行為意識均導源於性的衝動。這種主張雖有其真理的成分,卻並不完全統括所有真理;佛洛伊德之後,楊格和佛洛姆已延伸出更高的更廣闊的真理,使人覺知到人雖是物質體,卻有精神和意志的道德性存在。人在一生之中所屬的最高層次,就是精神和意志的道德性的思辨工作;而最低的層次則是生活的基本問題;因此,人生應該分成兩個部分,一是生活,另一是生命;而生活的取得靠勞作,生命的取得靠精神思想。如果哲學的思辨和主張,能夠包含這兩大部分,那麼它與宗教裡明喻的生前死後之事,便能夠互相交溶諒解,甚至求得一致的語義。
──七等生〈在天國的比照下〉《耶穌的藝術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