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3-08

一山不止一山高

昨天看到一個日本電視節目 (看起來應該是好多年前的舊節目),製作單位企畫由一群六歲左右的小朋友徒步登上千百公尺的富士山,要讓觀眾看看其中到底會發生什麼事。果不其然,一開始參與的大家都很興奮,充滿攻頂的鬥志,無論男生女生,無論小朋友或隨行的家長,大夥一路相互加油打氣;休憩吃飯的時候,一個女孩還貼心地餵老爸吃烏龍麵。只是,隨著體力下滑而生的疲憊,讓有些孩子開始哭了,有些喊著不要爸爸要找媽媽,種種不適與不耐,對應著愈來愈險峻的山勢。一個男孩說他覺得哭很遜所以忍住,默默繼續向前行,另一個兒小的孩子落後了,卻仍一小步一小步勇敢地向上爬。最後,不論哭的慢的喊叫的忍住的,大家總算克服障礙登上富士山的山頂,在白茫茫的霧氣中高興地抱成一團。


在宜蘭太平山上遙望的聖陵線

 這是一個典型的勵志節目,而其關於「山」的主題卻吸引著我,大概因為我們喜歡行山,但也曾經因為長輩的一句「一山還有一山高」,在不知不覺中打下心結。一山不止一山高,然高低之於山,則無強弱貴賤之別。節目中讓我感到「潰堤」的一句話,是一位母親在過程中說:「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以他自己的能力爬到他可以到達的地方就好了」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句充滿體諒、尊重與激勵人心的愛語,關鍵在於「以他自己的能力」。


花蓮東海岸的山脈

套一句俗話: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」,問題在山的意義對你而言到底是什麼?如果把人生喻作爬山,當我們行走山中,至舉步維艱,連吸吐都痛苦之際,心中所想的是征服它,還是屈服它? 還是選擇相信山,相信山的堅硬高拔以及靈秀之氣原是賦予生命的力量?一山豈止一山高,但在山的大自然中,並不教授我們表面的征服與屈服的意志,而是包容、平等看待一切生成與滅亡,人所能做的只是順著山路,調整步伐與呼吸,盡力為之而已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